開幕式現場
現場觀眾與畫家合影
畫家于君慧女士
畫家陳秀珊女士
畫家劉墉先生致辭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20世紀中國繪畫最重大的創新是什么?答案當然很多。我個人認為可能會在潑墨潑彩上。如果十幾年前這么說,很多人會驚訝和質疑。今天則大為不同,從創作、理論、鑒藏和藝術市場反應來說,同見者愈見其眾。20世紀最重要的中國畫家,如果要從齊白石和張大千中選一個,10年前大家都傾向選齊白石,而現在,很多人則會傾向選張大千。產生變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張大千后期的潑墨潑彩得到整個大中華圈的接受和認可,這也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一項非常重大的文化成果,應驗了周有光說的「從世界看中國」的重要性。
1956年冬,張大千回巴西時途經舊金山灣區,他探望了病重的張書旂,也與侯北人等舊雨新知聚會。侯北人向張大千祝賀他夏季在巴黎畫展成功及與畢加索的東西兩大師之峰會,不料張大千卻神情嚴肅地說:「北人兄,我們中國畫和西洋油畫擺在一起,顏色不夠鮮亮,很容易被人吃掉。中國畫非變不可!」
國畫怎么變?張大千在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末黃金十年的潑墨潑彩就是最好的證明。正如藝術理論家舒士俊所評「中國畫,沒有塊壘的沉厚份量介入,無以進入現代」。張大千的創作就是開啟了中國畫承古創變的新時代。
在這一思潮中,侯北人最引人注目。他1917年生于遼寧海城,1940年代初在北京向黃賓虹學畫,1949年移居香港,又隨鄭石橋學畫,因朱省齋之介認識張大千。1956年侯北人移居舊金山灣區,從事繪畫創作和教學。1967年張大千移居北加州后,與侯北人相從甚密成為知交,張大千建議侯北人肆力潑彩。經過30多年的探索,在2000年之后,侯北人突破了張大千以青綠冷色為主基調的畫風,形成了以紅黃暖色為主基調的畫風,絢爛雄健、生機勃勃,令人驚嘆。他今年一百零三歲,猶能自己駕車。畫道之生機益壽,侯北人可謂笑傲古今,足令沈(周)、文(征明)、董(其昌)、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瞠乎其后矣!”侯老當今潑彩王”(丁羲元詩)、“期頤仍年少,青春逼人來”(陳望衡詩)真是名實相符。
侯北人不僅在潑彩創作上積力五十年,而且在教學上也一樣誨人不倦逾五十年,門下弟子眾多,精萃主要在美國中華藝術學會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于君慧和陳秀珊,她們二位秀慧精業,師師之外,又能師心,卓然有成。2018年秋,遼寧省博物館舉辦三位師生的聯展《問道丹青》,展出120件作品,深為海內外矚目。
杭州欽哲藝術中心有幸有今年四月舉辦師生三位展,展出35件畫作,名《丹青有路》。西湖四月春風里,一起丹青路上行,是何等美事!
硅谷亞洲藝術中心、杭州欽哲藝術中心 館長
舒建華
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