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6
展覽現場5
展覽現場4
展覽現場3
展覽現場2
展覽現場1
水墨視窗——如一藝術展
水墨藝術,自唐至宋、傳于明清、入于近代,幾乎每一個時期的歷史文化,都進一步豐富了水墨的靈性,歷代的創作者們也從未停止對于水墨所蘊含的更多可能性的探尋。明末清初諸賢,如八大山人、石濤、龔賢等創獲尤多。近現代以來,中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及現代化進程,進一步打破了水墨的邊界,促使中國水墨開始尋求更加具有現代特質的新面貌。黃賓虹、吳冠中、劉國松等貢獻深巨。
時至今日,中國水墨如何進入當代?如何在國際化和現代化的藝術潮流中明確自身定位?這是時代呈現給當代中國水墨藝術家的問題,而他們也正在努力用各種新的嘗試給出答案,水墨畫家如一,正是這些回答者之一。
如一的畫里,隨處可見嶙峋的怪石、孤立的枯木、氤氳的云氣、峭拔的山峰……石有棱角、木有骨格,畫中多是無人之境,透著一股冷峻的氣質。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如一作品的意境,莫過于“空寂”。在那些黑白交錯、明暗流淌的墨色里,有時似乎彌漫著夜的寂靜,有時如同密林枝葉間透出一線涼薄日光,有時又滿是水氣微茫,空濛如若無物,筆墨流轉于真實與虛幻之間,常常渲染出一種令人恍惚的不真實感,有如幻境。在這空寂的境界里,如一筆下的萬物仿佛陷入靜默的沉思,透著些許禪意?!办o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薄寖刃牡目占艦槿f物的充盈留下空間,看似簡淡,實則豐富,或許這就是如一通過水墨所展現的心靈之境。
在如一多變的皴擦渲染與構圖方式中,不難窺見自北宋范寬、郭熙至南宋夏圭、馬遠的影響,多年潛心于傳統水墨的如一,在不知不覺間醞釀得古意滿紙,然而,他卻并不僅僅滿足于師法前人。他曾數度走進皖南山水,近年又暢游美國,自尼泊爾冒險坐直升機半腰盡覽珠峰,師法自然山川,使他從中悟到了自我突破的契機,用如一自己的話說:“一覽丘壑,筆法全失,不是一般的寫生可畫出山的內在精神?!币苍S正因為意識到這一點,如一不斷探究水墨與宣紙間變幻無窮的互動關系,尋求更具表達力的構圖方式,其作品古意不散而新意迭出,流連于嚴謹與恣意之間。他大膽突破傳統水墨構圖,嘗試采用當代藝術分割與拼貼的方式,數幅自成一體而又相互呼應的畫幅,通過規則或不規則的排列方式有機組合,齊整的斷片,
變幻的筆墨,使人感受到一種類似肖邦鋼琴曲中高聲部流暢連奏與低聲部頓挫斷奏交錯呼應而形成的疊加的節奏感。聚成一丘,散為萬壑,這些幻化離合的水墨丘壑,如同被窗欞分隔的風景,讓人于時光的斷片里窺見山河。
新的表現形式背后,是屬于如一個人的,對于山水造化的特別體悟,具有強烈的主體意識,正如郭熙所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睆倪@個角度看,如一在形式上的“打破”,并不是對于傳統水墨精神的背離,而恰恰是當代水墨對于傳統水墨精神的一種回應。
如一,自幼愛畫習畫,曾臨摹芥子園畫傳及李唐《萬壑松風圖》等宋畫,全憑自悟,并無師承,初好奇石險峰,而后畫風漸趨抽象,并嘗試融入當代藝術的諸多表現手法。一九八〇年代得馮忠蓮(陳少梅夫人、榮寶齋木刻水印《清明上河圖》勾摹者)賞識,考入北京故宮博物院書畫修復臨摹部門,因故未能任職,轉身為職業文物收藏家和成功經營者,近年全力投入新水墨創作。也許正因不事功利,如一作畫的重心在于內營——以造化浸養內心,再化內心于水墨,渾然天成,并無一絲扭捏造作。他對于形式創新的追求毫不生硬,簡淡而偏于抽象的表現風格,以內心回應著大塊宇宙的至繁至簡,體現出鮮明的當代精神,而論其作畫態度和美學品質,又有著一種對于宋畫傳統的回歸?!鞍l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澹泊”,這是宋人的美學追求,卻也暗合了當代的某種審美趨向,也許,這正是如一的水墨精神可以帶給今人的感動與回味。
文/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