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華裔藝術家名人錄》
《美國亞裔后裔的藝術史:1850—1970年》
2017年7月《一池硯水太平洋——中國水墨畫在美國的創新》
1943年9月重慶英文報紙報道:短短兩年時間,張書旂已通過義賣作品為抗戰籌資40萬美金之多
美媒登載張書旂在各地展覽作畫
紐約時報誤將張書旂作品上下顛倒刊登
張書旂夫婦與Gibbs夫人及兒子Erich
部分展出作品
部分展出作品
部分展出作品
近五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藝術及藝術市場,并開始以全球的視角開始審視華人藝術的發展。作為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的中國和美國,北美板塊的華人藝術開始越發引起藝術愛好者和從業者們的關注。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兩位中國藝術研究專家鄭勝天和劉昌漢開始普查美國和加拿大的全部華人藝術家,共同出版了《北美華裔藝術家名人錄》,除去已故藝術家外,共收錄585人。其中畫家約400人。本世紀初,斯坦福大學東亞研究所和舊金山州立大學美術館聯合啟動了美國亞裔藝術研究項目,普查1850年到1970年在美國的全部亞裔藝術家。該項目的負責人便是張書旂先生與方亦民女士的長子、斯坦福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張少書教授與舊金山州立大學美術館館長Mark D.Johnson教授。2008年,斯坦福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美國亞裔藝術》一書,將近現代的美國華人藝術家也整理在冊。
2012年欽哲藝術中心成立之初,便把北美的中國藝術作為推廣的重點,5年多來已經先后為張書旂、侯北人、胡宏述、劉昌漢、王昌杰、鄭月波、劉業昭、羅芳、馮鐘睿、鄭重賓、劉墉等十多位旅美華人藝術家舉行展覽。2013年7月欽哲藝術中心與硅谷亞洲藝術中心在浙江美術館合作舉辦《一池硯水太平洋——中國水墨畫在美國》畫展,就是在過往研究的基礎上,甄選出了30多位具有代表性的旅美華人藝術家聯合展出,此次展覽亦是國內首次系統性地對過去一個世紀華人藝術家在北美整體發展情況的一次集中梳理。
張書旂作為二十世紀上半葉在美國最知名的中國藝術家即是北美板塊藝術家中的重中之重。1941年,張書旂訪美,身負藝術外交的使命。從我們整理的資料中看到,1942年紐約時報報道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畫展新聞中,還將張書旂作品的圖片上下顛倒,可見彼時美國對于中國現代繪畫的幾乎一無所知, 而張書旂便是許多美國人認識中國繪畫的第一位導師。1941年到1946年5年時間,張書旂先后在美國、加拿大二十余所重要博物館舉辦個展和聯展,引起轟動,這個紀錄至今無人打破。他現場作畫的神乎其技,亦是讓對中國繪畫毫無概念的美國人大呼不可思議。1943年重慶英文報紙有報道,2年多時間,張書旂便通過展覽義賣作品,籌款43萬美元之多,全部獻給戰火方殷的祖國,其在美國之影響力可見一斑。正因如此,許多美國的名門望族都有張書旂作品的收藏,去年欽哲藝術中心展出的兩幅小品《蓮池翠鳥》和《櫻花和鳴》便都來自美國著名的赫什霍恩家族(美國國會山莊附近的Hirshhorn Museum即今美國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便是赫什霍恩家族所創)的Patricia Hirshhorn女士收藏。而本次展覽,其中一大部分的作品是來自張書旂先生至交的吉布斯(Gibbs)家族的收藏,兩家因畫結緣,二代交好。吉布斯是知名神經科醫生,夫人爾娜(Erna)因家庭影響知道中國藝術,1940年代夫婦倆住芝加哥與波士頓期間,被前來藝展和揮寫示范的張書旂魅力所傾到,從此大量收藏張書旂作品,并與張書旂結下深厚情誼,多次邀請張書旂去他們在新罕姆什州山區的莊園避暑,張書旂也為他們的幼小的兒子艾力(Erich)克和泰特(Ted)創作了兩本精致的冊頁,并對他們說:“ 如果將來有一天你們去中國旅行,這就是你們的護照”。1957年5月,自知不起的張書旂給吉朋斯夫婦寫了訣別信,說他們對他的情誼超過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從這次展出作品中,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到這一段世紀佳話。我們特別感謝艾立克· 吉布斯和夫人朱蒂(Trudy) 女士以及泰特· 吉布斯的大力支持。泰特· 吉朋斯也專門為此展撰寫了文章,回憶這位英年而逝的藝術大使和藝術大師。
今年已經是欽哲藝術中心連續舉辦《張書旂作品展》的第三年了。承蒙師友們的關愛,過去兩年的展覽都非常成功,也正是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將更多張書旂先生的作品由海外回流國內,呈現于大眾。今年8月18日,正是張書旂在美去世60周年之際,我們特別舉辦此展,我想更有特別意義。
在此,要特別感謝北美張書旂家屬,Gibbs家族對本次展覽的大力支持,以及硅谷亞洲藝術中心的長期支持與協助!
欽哲藝術中心
彭辰